不存在的女兒  

「每個人都住在照相機裡,在一間充滿秘密的獨室。」-- 這是電影最初的旁白。

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,這些故事被寫在心底的暗房裡,建檔為記憶中的美好與恐懼,進而投射在自我想像的未來中。

寫在心中暗房的種種經驗,無論好或壞,都容易鉗制人們心的寬度與彈性,在面對外界變化時,記憶投射影響人們的行為模式;當一個人無法用「不受過去經驗的心」看待事情時,世界與人生也因此被扭曲。

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經常受役於過往經驗,無論是有記憶或已然遺忘,一旦相類似的情境出現,心中警鈴大響,為了保護自我的領地範圍,或者擴及身邊珍視的親友,我們將極力釋出所有,只為了能夠遏止任何可能延燒的範圍,所有一切都是出於善意的行為,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自他著想;但我們卻沒想過一個問題:「他人是否也活在我們的思維模式與世界裡?」

每件事情對每個人而言,都會有相同與不同的感觸,例如:看見一個小女孩開心微笑。我們相同的感受在於見到可愛的女孩微笑,我們感染到這份開心;不同之處在於,有人只停在這層次,有人可能因為個體過往經驗,而有延伸的想法產生,如劇中失去愛女的母親,看著窗外揮手的小女孩,她開心地報以微笑,並將自身女兒可能的形影投射在這個朋友女兒身上。

人的思考與心緒有許多層次,較粗的層次,就像我們知道自己正在思考,以及為什麼事思考,思考脈絡為何?進階的層次,則是察覺自己的思考邏輯如何運行,以及為何是以這樣的邏輯進行思考。

許多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,只是看我們在起心動念之前,能不能抓住自己初始的那一念。

故事的結尾很溫馨,我很佩服領養了女孩的護士,大方的讓生母分享了小孩的愛。




 

arrow
arrow

    Jec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